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 -- 2023赴红原、若尔盖、甘南开展党建活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提高成都市房地产评估从业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在房地产评估事业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值建党102周年之际,成都市房地产评估协会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为期五天党建活动,8月1日行业一行47人,在成都西站集结出发,翻鹧鸪山,到红原,过草地,此次活动还特邀行业老党员李伟同志为党建活动指导老师。
一、红军走过的草原,红原如果用颜色定义草原,那么,红色是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大草原最耀眼的底色。因为,这片大草原上曾走出一条“红色之路”。1935年6月,红军长征经过红原,这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时期。为纪念这片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红原。
8月2日上午,我行业重走长征路的40多名队员,沿着当年红二、四方面军所走过的路,扛着红旗,冒着高反,互相搀扶,来到日干乔大沼泽。几个屹立的石头尤为瞩目,石头上镌刻的“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巍然矗立。碑上的一段话令人热泪盈眶:“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我们一行人在纪念碑前庄严肃立,聆听党建活动指导老师李伟同志讲述:红军穿越草地前,已将主力部队分成左右两路军,左路军含一方面军的五军、三十二军,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由朱德、张国焘指挥;右路军含一方面军三军、一军和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由徐向前、陈昌浩指挥。党中央随右路军行动。
1936年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的部分指战员,从阿坝县出发经红原县渡过蜿蜒西流的嘎曲河,经日干乔踏上广袤草地、茫茫泽国的艰难之旅。当年到达这片草地沼泽时,由于长期南北转战红军的行装已然单薄破烂,粮食药品物资殆尽,入夜的彻骨寒流、危机四伏的沼泽把许多人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二、走出草地见曙光,班佑河畔寄哀思党建活动一行人到达班佑村,这是红军过草地后到达的第一个有人烟的村庄,在长征史上享有“草地第一村”的美誉。
据党建活动指导老师李伟同志介绍,1935年8月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30军3团在叶剑英的率领下,向班佑进发,左翼的红1军也以红4团为先头,于21日由毛儿盖出发,先后踏上了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行军序列为:林彪率1军先行,紧随其后的是党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再往后是30军、4军,彭德怀率3军殿后。徐向前与陈昌浩随30军行动。
8月底,右路军终于胜利通过了被称为绝境的大草地,红1军、红四方面军的30军、4军、红军大学、中革军委纵队等主力红军全部走出草地。徐向前、陈昌浩率队进入了半农半牧的巴西、班佑和阿西地区。
党建指导老师李伟同志讲述红军故事在班佑,很多长征的记忆在此留驻,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和“胜利曙光”雕塑便是其二。1935年的盛夏,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艰难穿越草地,有些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悲壮地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当地人民建起了纪念碑。
行业党员敬献鲜花并宣誓正面碑文选自红军过草地时任红军十一团政治委员、开国上将王平的回忆和哀思: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
那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唉呀!他们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个一个把他们放倒,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细地检查一遍,不能落下一个还没有咽气的同志。最后发现有一个小战士还有点气,我让侦察员把他背上,但过了河他也断气了。我们满含泪水,脱下军帽,向烈士们默哀、鞠躬告别。
七百多个鲜活的生命,染红了班佑河的天空,那些在睡梦中逝去的红军战士没有等到生命的曙光,永远的留在了那里。他们走出了茫茫草原,躲过了敌人的追杀和沼泽里暗流涌动的杀机,却没能走出黎明前最后几秒的黑暗。他们就这样平和又宁静地睡着了,他们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纵然这已成为过去,但没人能够遗忘。
在一旁的草原上还有一座雕塑,一只大手握着党证和一盒火柴的雕塑也屹立多年,下方题字由来,是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故事里,讲述的是一个无名战士在红军最需要火的时候,甘愿牺牲自己,把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委托战友交给部队。记得以前,《七根火柴》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七根火柴,燎原中国!
三,在路上,回首红色过往我们高速行驶在草原上,沿途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牦牛,散放着,草地气候非常恶劣,雨雪风雹来去无常,时而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时而阴霾蔽日,电闪雷鸣。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草地广阔的区域渺无人烟。自古以来,除了极少数藏民在这一带放牧出没外,绝少行人。茫茫的大草地,隐藏着多少不为人觉察的危险。
红军过草地有三难三怕:行路难,筹粮难,御寒露宿难;怕掉队,怕中毒生病,怕踏进沼泽。而其中最大的威胁是饥饿。为了战胜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任务,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不容易的,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轻则使人中毒,重则可能致人死亡,昔日泽国烽烟革命途,今朝红色经典尽风流。
四、红色茨日那—— 毛主席命令:三天夺取腊子口俄界会议后,红军先头部队沿达拉河向东北方向的旺藏寺进发,这段路程全是崎岖的山路和异常险峻的云崖栈道,行程艰难。中央红军于1935年9月13日晚到达旺藏寺,红一军团住在旺藏村、红三军团和中央直属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及警卫人员住在茨日那村。
9月14日黄昏,毛主席在其居住的小木楼上向红一军团下达了三天夺取腊子口的命令,接着红一军团将命令以电报的形式发给先遣部队红四团。
1927年建成的小楼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原貌。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间被改为展室,收藏了当年红军用过的医药箱、标语牌等文物。小楼的主人桑洁三代人坚守初心,守护着这座小楼。在桑洁眼里,守护好茨日那毛主席旧居,是最重要的事。
茨日那村毛主席旧居五、腊子口:悬崖绝壁天险断,运筹帷幄出奇兵4日上午,党建活动一行实地走进腊子口战役旧址。
腊子口战役旧址接着来到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全体成员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在场人员垂手肃立并三鞠躬,以表达对英烈的崇高敬意。
敬献花篮随后,党建活动一行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展馆。展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了腊子口战役的全过程。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缅怀先烈馆内珍藏的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一张张珍贵的影像资料和一个个历史场景,全面、生动、多角度地展现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传承了英烈留下的宝贵精神。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红军突破了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顺利进入陕甘地区开辟了通道。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对此次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五、剑阁峥嵘而崔嵬 且看红军首破剑门关5日上午党建团队一行驱车前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天下第一关”剑门关的险要。
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之说。红四方面军要西进北上,拓展川陕苏区,会合中央红军,必须攻占剑门关。
峥嵘而崔嵬的剑门关1935年4月2日,红31军4个团和红30军88师分别抵达剑门关下,随即对敌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围并展开激战,歼敌700余人。至此,红军攻克剑门关成为历史上唯一一次从正面攻破剑门天险的战斗,为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策应中央红军打开了通道。
此次重走长征路,再次回顾红军长征的历史,并从长征精神中汲取营养,走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房地产评估家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奋进复兴征程!